野牡丹(Melastoma、candidum、D.Don)
别名:地茄、豹牙郎木、高脚山落苏、吞口巴、毡子杆、毛足杆、野石榴、金鸡腿、猪乸稔、牛乸稔、红爆牙狼、暴牙郎、倒罐草、高脚稔、埔笔仔、九螺仔花、不留行、大杜桥、水外年、高脚埔梨、大号天番炉、金石榴、金榭榴
分类:一年生草本花卉
科属:植物界、被子植物门、双子叶植物纲、桃金娘目、野牡丹科、野牡丹属
盛花期:秋季
野牡丹的介绍
野牡丹英文名 Melastoma candidum D.Don ,野牡丹,地茄、豹牙郎木、活血丹、高脚山落苏、吞口巴、毡子杆、毛足杆、野石榴、金鸡腿、猪乸稔、牛乸稔、红爆牙狼、暴牙郎、倒罐草、高脚稔、埔笔仔、九螺仔花、不留行、大杜桥、水外年、高脚埔梨、大号天番炉、埔笔仔、九螺仔花等。
野牡丹(中山传信录)山石榴(台湾),大金香炉、猪古稔(广东),豹牙兰(云南)。
野牡丹,别名金石榴、金榭榴,野生于山坡湿地及疏树林,花期7月,果期10月。
野牡丹的花,盛开在夏季,在鲜艳之中带点柔弱的粉红花朵,但又不失本身具有的野生性。
野牡丹的形态特征
野牡丹是一种常绿灌木,高0.5~1.5米,分枝多;茎钝四棱形或近圆柱形,密被紧贴的鳞片状糙伏毛,毛扁平边缘流苏状。叶片坚纸质,卵形或广卵形,顶端急尖,基部浅心形或近圆形,长4~10厘米,宽2~6厘米,全缘,7基出脉,两面被糙伏毛及短柔毛,背面基出脉隆起,被鳞片状糙伏毛,侧脉隆起,密被长柔毛;叶柄长5~15毫米,密被鳞片状糙伏毛。
叶对生,长椭圆形至阔卵形,正反面皆密被长柔毛。短聚伞花序着生于枝条顶端,5片粉红色的花瓣捧着中心金黄色的雄蕊,甚为娇艳美丽,另有显得清新可人的白花变种。两者皆盛开与夏季。
伞房花序生于分枝顶端,近头状,有花3~5朵,稀单生,基部具叶状总苞2;苞片披针形或狭披针形,密被鳞片状糙伏毛;花梗长3~20毫米,密被鳞片状糙伏毛;花萼长约2.2厘米,密被鳞片状糙伏毛及长柔毛,裂片卵形或略宽,与萼管等长或略长,顶端渐尖,具细尖头,两面均被毛;花瓣玫瑰红色或粉红色,倒卵形,长3~4厘米,顶端圆形,密被缘毛;雄蕊长者药隔基部伸长,弯曲,末端2深裂,短者药隔不伸延,药室基部具1对小瘤;子房半下位,密被糙伏毛,顶端具1圈刚毛。
花大而美丽,紫红色,通常3朵聚生于枝梢,有时单生或5朵聚生;苞片卵形至披针形,短于萼管或与萼等长;萼密被披针形、紧贴的鳞片状粗毛,裂片披针形与萼管等长;花瓣5;雄蕊10,花丝淡黄色,其中5枚具有紫色的药及延长的药隔,其他5枚花药黄色,线形,药隔不延长;雌蕊1,子房下部与萼管合生,上部密被柔毛,5室,胚珠多数,中轴胎座,花柱紫红色。
蒴果坛状球形,与宿存萼贴生,长1~1.5厘米,直径8~12毫米,密被鳞片状糙伏毛;种子镶于肉质胎座内。
花期5~7月,果期10~12月。
野牡丹的生态习性
野牡丹是常绿小灌木,喜温暖湿润的气候,稍耐旱和耐瘠。以疏松而含腐殖质多的土壤栽培为好。耐瘠薄。野生种多生长于海拔约120米以下的山坡松林下或开阔的灌草丛中,高约1~4米,根粗大,浅灰棕色。是酸性土常见的植物。
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或腐叶土生长最佳,全日照或半日照均可。性虽耐旱,但若土壤能经常保持湿润,则生长较旺。
喜温暖湿润的气候。稍耐旱和耐瘠。以向阳、疏松而含腐殖质多的土壤栽培为好。
野牡丹的栽培技术
田间管理
野牡丹定植后至封行前,应隔月松土除草1次。
水肥管理
野牡丹喜温暖湿润的气候,极耐旱,稍耐瘠,栽培管理粗放,春、夏、秋季各追施人粪尿或复合肥1次,冬季追施堆肥或草木灰,追肥后进行培土。
温度管理
野牡丹性喜高温,极耐寒,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广。
光照管理
阳性植物,须种在向阳的地方,给予充足的光照。
野牡丹的繁殖方式
野牡丹主要以播种、扦插繁殖为主,春节进行。
由于野牡丹喜温暖湿润的气候,稍耐旱和耐瘠。因此以向阳、疏松而含腐殖质多的土壤栽培为好。
野牡丹采用种子繁殖方式。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,将种子混拦草木灰或细土,均匀地撒播于苗床上,覆盖细土2cm,然后盖草、浇水。每1h㎡播种量22.5~30kg,气温在25℃以上时,20d左右出苗,出苗后揭去盖草。苗高15cm左右,按行株距40cm×40cm开穴,每穴栽3株。
野牡丹的病害防治
野牡丹抗逆性强,较少感染病害,因此在生长期,每月喷洒一次杀菌剂即可对病害起到预防作用。
野牡丹的品种分类
主要品种
紫牡丹
亚灌木,全体无毛。茎高1.5米;当年生小枝草质,小枝基部具数枚鳞片。叶为二回三出复叶;叶片轮廓为宽卵形或卵形,长15~20厘米,羽状分裂,裂片披针形至长圆状披针形,宽0.7~2厘米;叶柄长4~8.5厘米。花2~5朵,生枝顶和叶腋,直径6~8厘米;苞片3~4(~6),披针形,大小不等;萼片3~4,宽卵形,大小不等;花瓣
野牡丹
9(~12 ),红色、红紫色,倒卵形,长3~4厘米,宽1.5~2.5厘米;雄蕊长0.8~1.2厘米,花丝长5~7毫米,干时紫色;花盘肉质,包住心皮基部,顶端裂片三角形或钝圆;心皮2~5,无毛。蓇葖长约3~3.5厘米,直径1.2~2厘米。花期5月;果期7~8月。
分布于云南西北部、四川西南部及西藏东南部。生海拔2300~3700米的山地阳坡及草丛中。模式标本采自云南丽江。
根药用,根皮(“赤丹皮”)可治吐血、尿血、血痢、痛经等症;去掉根皮的部分(“云白芍”)可治胸腹胁肋疼痛、泻痢腹痛、自汗盗汗等症(云南省药品标准)。
野牡丹的分布区域
野牡丹产于浙江、广东、广西、福建、四川、台湾、贵州等地。
野牡丹生于海拔约120米以下的山坡松林下或开朗的灌草丛中,是酸性土常见的植物。印度支那也有。模式标本采自广东南部沿海岛屿。
野牡丹的食疗或药用价值
护花网的医学信息及健康食疗信息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、医疗的依据。任何健康问题应咨询专业医护人员,任何疾病的治疗请遵医嘱。
终极护花任务:爱自己,就从实际出发,谨遵医嘱。对于疾病,不粗心大意、不推延、不放弃希望,勇敢面对,用爱来温暖寂静的世界,用心来呵护内心的花田。药用价值
野牡丹植株用做药材。本植物的根(野牡丹根)、果实(野牡丹子)亦供药用。
【药材基源】为野牡丹科植物野牡丹的全草。秋季采挖全株,洗净,切碎,晒干。
【性味】味酸;涩;性凉。
【归经】归脾;胃;肺;肝经。
【功能主治】消积利湿,活血止血;清热解毒。主食积;泄痢;肝炎;跌打肿痛外伤出血;衄血;咳血;吐血;便血;月经过多;崩漏;产后腹痛;白带;乳汁环下;血检性脉管炎;肠痈;疮肿;毒蛇咬伤。
【用法用量】 内服:煎汤,9~15g;或研末,或泡酒,或绞汁。外用:适量,捣敷;研末调敷煎汤洗或口嚼。
【附方】
①治跌打损伤:野牡丹一两,金樱子根五钱,和猪瘦肉酌加红酒炖服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
②治膝盖肿痛:野牡丹八钱,忍冬藤三钱,水煎服,日两次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
③治痈肿:鲜野牡丹叶一至二两,水煎服,渣捣烂外敷。(《福建中草药》)
④治耳痈:野牡丹一两,猪耳一个,水煎服。
⑤治蛇头疗:野牡丹六钱,和猪肉炖服。
⑥治乳汁不通:野牡丹一两,猪瘦肉四两,酌加酒水炖服。(④方以下出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
⑦治月瘕病,经期发肿:杏口巴、八月瓜根、无娘藤、何首乌、臭草根、打碗子根,炖肉服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)
根、叶可消积滞、收敛止血,治消化不良、肠炎腹泻、痢疾便血等症;叶捣烂外敷或用干粉,作外伤止血药。
野牡丹的作用用途
观赏价值
野牡丹是美丽的观花植物,可孤植或片植、或丛植布置园林。
野牡丹花朵由五片花瓣组成,花色为玫瑰红色或粉红色,在阳光下闪闪动人,令人惊艳。它的花苞陆续开放,花期可达全年,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。另外,野牡丹植株的形态甚佳,照顾管理也比较容易,在园林绿化中逐渐被推广利用,适合在花坛绿化种植或盆栽。
野牡丹的园林用途
园林应用
野牡丹是美丽的观花植物,可孤植或片植、或丛植布置园林。
观花类 ,适合庭院点缀或者盆载。花大,玫瑰红色,美丽,被誉为野生牡丹花,故名野牡丹。
景观用途
野牡丹是美丽的观花植物,可孤植或丛栽布置园林。
野牡丹的文化背景
传说
这是一个关于野牡丹的传说:相传在南投山区有个民间故事,据说在清朝嘉庆年间,住在水社山区喜穿紫衣的高山女子美佳,与汉人青年王留相恋。那时汉人与原住民间虽有商业行为但是不相往來,他們想要结婚是不可能为族人所同意的,于是在一个夏日午后決定私奔,相约在一株老樟树下等候,不料午后一场雷雨,一個惊天动地的大劈雷把樟树劈成两半,先藏在树下的美佳也慘遭雷击,全身烧成木炭。等王留赶到时只看到剩下灰烬中的几片紫衣碎屑,混杂在野草当中。不久,草木重新萌芽,开出美丽的紫花,就是野牡丹,族人皆认为是美佳的化身。
野花之王
有人说牡丹是花中之王,那麽野牡丹应该就是野花之王了,其实,野牡丹科的花,并不会有王者的霸气,相反的,在鲜艳之中带点柔弱的粉红花朵,而又不失本身的野性,才是野牡丹科的原始面貌。
它的花盛开在夏季,阔叶林中稍有阳光可到的地方,有时在一千多公尺的公路旁,就可以见到它的绽放。它的花朵是成群的开放,既可以欣赏整群的景观,又可以注意单朵花的美感。
野牡丹的花语
野牡丹花语:自然。
野牡丹为野牡丹科野牡丹属的植物,原产于巴西,因野牡丹在众多野花之中,最为绮丽颇有牡丹的雍容华贵,故而得名。野牡丹,不是野生的牡丹。关于她的名字,虽有牡丹名,卻与牡丹无关,不若花中之王牡丹那般雍容华贵,卻有一番脱俗的乡野灵气,也称得上是野地的花中之后了。
本文介绍:“野牡丹”的花卉数据
本文链接:https://huahui.hkzww.com/4682.html